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

网上有关“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小孩籍贯出处,一般由父母商定。 籍贯随父是中国传统习惯,不符合男女平等的新风俗。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所以小孩的籍贯可以跟父亲,也可以跟母亲,具体小孩籍贯跟谁要由夫妻间进行协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四条 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 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条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孩子上户口,籍贯是怎么规定的

户口所在地:身份证或户口本上显示的居住地,市或县一级。籍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从父、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现在的地域划分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县。出生地:就是你出生的所在地。户口地址是按经常居所地来算。

1、两者定义不同:出生地是自己出生的地方。籍贯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籍贯从父、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现在的地域划分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区/

县,没有明确规定几代,但“祖辈的长久居住地”这个定义,对于绝大多数人应该还是很容易确定的。

2、填写籍贯地址时会随着祖父的居住地有不确定性,而出生地是唯一的。祖父的出生地这一说,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里产生的一个歧意,后来的历次文件都把这一说法取消了。

3、籍贯是一个人出生,上户口的时候就要填写,且终身不再更改的。所以先有籍贯再有出生地,上了户。口,才能表明你的出生地。基于出生地原则,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就拥有该国的国籍,而不管其父母是不是该国公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法律分析: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第七条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关于“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象子怡]投稿,不代表书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pbn.net/zs/31.html

(37)

文章推荐

  • 【北京新增25例,北京新增22例】

    北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揭秘地坛医院鏖战新冠的226天月25日北京新冠肺炎在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北京地坛医院鏖战新冠226天后实现这一目标。清零情况8月25日,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治疗的1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和1例境外输入病例,经医护人员精心疗护,各方专业力量通力合作,治愈出院,北京新冠肺炎在院确

    2025年09月28日
    14
  • 【国内疫情,国内疫情什么时候开始的】

    全国经历多次疫情的省份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这些省份在全国范围内经历了多次疫情的冲击。根据疫情相关的信息,新冠病毒在过去三年里肆虐全国,今年国内的疫情形势一直较为严峻,疫情不断反弹。几乎所有省份都遭受了疫情的侵袭,这使得大家的生活出现了间断。全国经历多次疫情的省份有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

    2025年09月29日
    11
  • 上海最新的疫情情况/上海最新疫情?

    告诉你上海的真实情况(32)-假期结束了1、我俩前后左右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只鞋。难道鞋还会飞吗?我正在纳闷儿,坐在爸爸前排的一个女老外从对面的厕所里走了出来,我一看,肠子都快要被乐断了。她左脚穿一只蓝皮鞋,右脚穿一只黑皮鞋。爸爸问我又笑什么,我想告诉爸爸,可又想看这“小品”如何结尾,于是我对爸

    2025年09月30日
    11
  • 榆林市疫情最新消息(榆林市新型冠状病毒最新消息)

    12月4日陕西榆林解封了吗?月4日陕西榆林解封了。根据陕西榆林市疫情防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可知,12月4日起,榆林中心城区有序放开社会面管理,对风险区实行分类管理,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此12月4日陕西榆林解封了。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截止2

    2025年10月02日
    10
  • 厦门新增本土确诊16例(厦门新增本土确诊5个病例)

    2022年11月几日福州疫情正常结束1、福州疫情结束时间并未公布。根据查询福州市政府发布的官方信息,截止2022年11月9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厦门市16例)。当日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福州市3例)。预计11月份福州疫情不会结束。2、月22日。截止到202

    2025年10月03日
    11
  • 【石家庄什么时候能解封,石家庄什么时候解封2022】

    石家庄石家庄解封了吗?1、石家庄放开第五天,整体呈现谣言扰动、防控措施持续调整、与外地政策衔接存在摩擦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谣言扰动与居民应对谣言内容:昨日傍晚流传“封小区三天(周五至周日),周一解封不影响工作”的消息,描述具体且传播广泛,引发居民恐慌。此类谣言可能源于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猜测,或部分

    2025年10月03日
    9
  • 咸阳疫情最新情况(咸阳疫情最新新增病例)

    重要通知西藏自治区2020年普通高考西藏民族大学考区通告1、来校要求关注属地疫情防控公告: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考生及家长需及时关注渭城区、咸阳市、陕西省的疫情防控要求公告,提前做好准备并安排到达考区时间。健康信息打卡:自6月16日至考试结束,考生需每日扫描指定二维码登录西藏民族大学

    2025年10月05日
    1
  • 疫情最严重是几月/疫情最严重是在什么时候

    新冠疫情最严重是几月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间是在2022年3月至6月之间。2022年2月28日,上海市开始出现新冠疫情。到了3月28日,浦东新区开始全面封控,4月1日浦西地区也开始封控。在这一阶段,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到了3月份,上海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感染者数量急剧增加。疫

    2025年10月05日
    2
  •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2例在安徽(安徽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在哪)

    安徽最初两例感染者并非零号病人,确定零号病人的难度有多大?安徽最初两例感染者并非零号病人,确定零号病人的难度很大,本轮疫情潜伏的时间有2-3周,活动范围广涉及人群较多,流调工作量大。一:安徽新冠疫情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部办公室发布称,5月13日至16日,安徽省累计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

    2025年10月06日
    2
  • 【北京新增病例详情公布,北京新增病例详情公布最新消息】

    北京近期256例病例33人嗅觉改变,首例确诊外卖骑手担心连累大家_百度...综上所述,北京近期256例病例中有33人出现嗅觉改变的症状,这是新冠肺炎的一种非典型表现。首例确诊的外卖骑手孔先生对自己的病情表示担忧,并担心影响到他人,但得到了被隔离顾客的理解和支持。北京市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

    2025年10月06日
    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象子怡
    象子怡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书写号的签约作者“象子怡”!

  • 象子怡
    象子怡 2025年09月27日

    希望本篇文章《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 象子怡
    象子怡 2025年09月27日

    本站[书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象子怡
    象子怡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孩籍贯必须要跟父亲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法律分...

    联系我们

    邮件:书写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